9月25日上午,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马学慧,教务处长杨浩,管理工程系主任段宏,信息中心主任牛文一行4人赴我们开展交流调研,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实践、数据标注与数据要素开发、数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我们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院长张峰,教务处副处长李彦军,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峰,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副院长冯治东,管理学院副院长关宇航,榆林大数据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白仲贵,榆林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产业基地牵头人肖龙,市场总监贺露刚及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数字考试中心负责人王金鑫等陪同调研。

会上,张峰介绍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自成立以来的建设情况。他表示,学院近年来积极对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区域重点产业需求,依托多个人工智能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催生出“大模型研发工程师”“数据采集处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类新兴岗位,推动构建了“大模型开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人工智能训练工程”三个微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路径方面,探索形成了“四维协同、四链融合”的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四维协同即校内项目驱动、企业项目引入、校企双向联动、产业学院引领;四链融合即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相互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经验。
马学慧对我们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将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实践、数据要素开发等方面加强与我们协同合作。他希望两校之间持续加强与企业的共建共享,推动产教融合改革创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教融合建设资源优势;加快校企合作步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挖掘与研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研究成果反哺教育教学;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育人资源库,充分发挥已获批的项目育人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一体化建设,发扬好产业优势,传承好技术基因。

双方还就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建设、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通识教育融合、微课堂与定制化班级教学、职普融通、生产性实训及人才培养衔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调研交流进一步密切了两校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合作关系,为产业学院建设与产教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一致表示,将立足榆林区域产业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积极贡献。